在營銷越來越卷的時代,營銷翻車的案例也是越來越多。在大環境不穩定的當下,越來越多情緒問題積壓,社會整體敏感系數也隨之提升。
在這種時代大背景下,受夠了忍受和壓抑的大家,只想“花錢買快樂”。無論是品牌,還是主播,都成為了陰暗情緒的出處,倘若不小心踩到大家埋藏已久的心頭刺,只會引起消費者強烈的應激反應。
哪些情緒可以贏得消費者共鳴?又有哪些積怨踩不得?以馬斯洛需求梯度出發,奧美影視注意到有人總結出了現代人的幾大情緒需求,希望共享給大家并能夠為營銷人避坑提供建議。
1、用真誠坦白,建立信任紐帶
安全需求是最基本的心理需求。而缺乏安全感,是現代人普遍的心理困境。再加上經濟不景氣,越來越多人開始劍走偏鋒,欺瞞詐騙頻出,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越來越難。
近年來,頻出的造假事件,讓人們的信任成本越來越高。“韭菜”也成為了消費者的代名詞。因此,奧美影視認為,越是復雜的環境,極致的簡單就越有沖擊力。對于品牌,說不如做。例如當下火熱的“溯源營銷”就是這個邏輯,直接打開全生產過程,開放原料供應地,用極致坦白換來消費者信任。對于五感相關的產品尤為適用。
2、打造認同感,打破“不完美”焦慮
在當下“白瘦幼”的主流審美下,不少人為了成為“BM 美女”,選擇走向極端,從而讓自己陷入到無法與身材、食物和解的痛苦掙扎中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,脆弱的個體往往容易從眾,而具有中心效應的品牌可以為分散在隱蔽角落的個體找到群體,告訴他們美不止一種定義。
奧美影視認為,在營銷中找到普遍正確但細分的痛點,以品牌視角深入切入,直白表達自己的站隊和立意至關重要,這不僅能緩解焦慮,也更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強烈的價值認同。
3、做好釋放感,當打工人嘴替,幫他們“發瘋”
在今天,打工人大都有著被言語攻擊、高強高壓帶來的身心疲憊和自我挫敗感的生活經歷。是壓抑總需要被釋放,受夠了逆來順受的打工人,選擇在社媒“發瘋”,用魔法打敗魔法。打工人自己不能在現實中敞亮地說,但品牌們可以成為他們的嘴替。
在奧美影視看來,面對當下年輕人各式各樣的焦慮,品牌要做的,就是理解、尊重。又或者能給到一個能釋放壓力的途徑,哪怕只是“治標不治本”。但千萬不要用爹味十足的一套,給他們致命一擊,大多翻車營銷也源自于此思維。
4、賦予希望感,給予品牌積極意義,傳播正能量
互聯網紅利消退、大環境動蕩,這屆打工人躺不平又卷不動。在供佛牌、搶頭香、買佛珠,越來越多年輕人在上進和上班之間選擇了上香。這雖然是網絡上的一個梗,但也是在社會內卷的壓力和競爭下,年輕人寄托心愿,消解焦慮,和自我和解的真實生活寫照。
奧美影視認為,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,品牌可以通過設置語言或者情景,讓消費者能從產品中獲得正念積極的情緒。多多分享美好,讓人感受到向上和美好的情緒。相信消費者對于有情緒價值、積極意義的場景或者產品,也會有打卡、PO 圈的沖動,在把正能量散發給更多人的同時,也為品牌造了勢。
總之而言,在當下,對于把“悅己”作為消費驅動力的年輕人,品牌要順毛,不要逆鱗。多一分理解,多一分共情,為年輕人消解焦慮,用真心換真心,才能真正贏得好感,建立品牌粘性。